一部“社会话题剧”的诞生

2023-08-02 01:13:40 来源: 毒眸

剧集的 " 理想性 " 与 " 现实性 "

文|周亚波

一部基于现实的剧集,在开播之后,内置的情节,与剧外的讨论形成了互文;然后,在良性的讨论当中,慢慢地从圈层内漾到圈层外,引发更多人或尖锐、或温和的思考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这恐怕是许多剧集编剧都想要达成的效果。对编剧高璇和任宝茹这对老搭档而言,《不完美受害人》这部以女性被性侵、性骚扰为立足点,却又指向了权力压迫的剧集,是自身学习与阅历到达一定阶段的产物,也是作为写作者,把日复一日观察到的社会现实反应到影像中的 " 理想实现 "。

今天 19:30,《不完美受害人》正式收官,在此之前,毒眸(id:DomoreDomou)找到了两位编剧,畅聊了这部剧从成文、到拍摄的整个过程。

这是一部相当难得的国产剧。戏内,周迅饰演的林阚,与林允饰演的赵寻形成了一对互文的女性,强势的成功者女性背后的阴影,职场小白成为漩涡中心后的选择,越是戏剧化地呈现,越是直指冷冰冰的现实。

戏外,则是理越辩越明,当不少观众指出剧中案件与现实中某些案件的现实性的关联,其实恰恰说明了剧集与现实的联系;当讨论当中出现了不同角色、甚至刘奕君饰演的 " 成功 " 的支持者,以及与剧中情节类似的诬陷与诽谤,这种互文更让剧集成为了一种行为艺术。

一定意义上,这些都恰恰说明,《不完美受害人》并不是又一部 " 消费女性题材 " 的作品,而是尝试让更多人的人沉浸其中,呈现多视角的思考:它很尖锐,有些残忍,但整个剧集的观看过程,却能从无力中提取希望;它很现实," 爽 " 点相当有限,基调却在围绕着一种类似觉醒的变化,有着基于现实但向着改变显示的方向的可能。

而这,正是我们常常所说的长视频作品的意义所在。

" 它需要成立 "

从出发点来看,《不完美受害人》就不是一部以用情绪收割流量的作品,也不是一部脱离了社会环境,用强势人设去塑造空中楼阁的 " 伪话题剧 ",从一开始,它就在尝试落地。

剧集最为核心的三位主创:总导演杨阳和两位编剧都是女性,但高璇和任宝茹表示,自己在创作作品的时候,并没有想过去只沉浸在性别的叙事当中,而是利用好自己的经历与观察视角的同时,尽量去规避掉单一视角的局限性。

例如,在剧本大纲阶段,高璇和任宝茹就在上海走访了多位律师朋友,其中有女性,也有男性。剧集的后半段有个重要的情节,就是林阚在选择继续帮助赵寻时,选择放弃自己的律师从业资格证,也就是 " 小棕本 " ——此类情节一旦失真,对整个剧的现实基调影响就会很大。

" 这一点非常关键,我们来回讨论,就是想把这个情节落实,而不是悬浮在理想主义当中。" 高璇和任宝茹表示," 这也是我们需要提前完成的工作,它需要成立,如果它不成立,这部剧可能都不成立。"

让两人觉得很有意思的点是,男女律师在这个问题上也产生了分歧,对男律师而言,小棕本是事业的全部,地位堪比生命;但女性律师却认为,虽然也同样视如生命,但如果能够带入林阚,最后的选择也可以成立。

" 这一点,也会让我们继续补充林阚的经历,以完善逻辑,我们必须要让‘解开心结’成为林阚身上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,甚至可以是职业生涯的某种污点。" 高璇补充,就这样,这样一个小而重要的细节,两位编剧和两位律师,从某个下午的三点一直聊到凌晨三点," 甚至我俩都坚持不了了,两位律师都还特别有表达欲。"

由于主人公林阚就是一名律师,能够让律师有如此强的表达欲实属正常。高璇和任宝茹需要做的,是要让更多的人都能在剧集的角色当中找到落点。

这谈何容易,但她们决定去做。" 从 2018 年最开始有想法,到后来的剧本大纲创作、剧本创作,社会上的此类事件、案件,我们不敢说全部关注,至少有百分之八九十都去深度研究了。" 高璇表示。

与此同时,她们还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,当创作的情绪浓度达到了一定高度时,对人物本身的把控,事实上,在创作初期,也确实遇到了这样的问题。

作为版权剧,版权方和平台方的合作,优化了一些问题的解决。" 当我们把大纲交给爱奇艺时,杨蓓总很快就给予了回复,其中的一点就是赵寻这个人物面貌有些模糊。" 高璇回忆," 我们觉得这样的意见很专业,然后回过头来去思考,这个人物之所以模糊,是因为我们确实在这个人物身上倾注了很多,甚至有点太‘保护’这个人物。"

到最后,观众看到的赵寻,会忌惮权力犹豫踌躇,甚至也会因为利益出尔反尔,这些都会符合人性,但正是因为剔除掉了一层保护,才让 " 不完美 " 显得尤其有说服力。

" 不需要翻译 "

从人物设置上,《不完美受害人》做了许多非正面、但也不算隐喻的设置。很典型的就是人物的名字,林阚,成功,赵寻,晏明,乃至配角辛路,李怡,尹声,陈默,不论是门里关着的 " 敢 ",还是一系列谐音,都明显意有所指。

从头到尾,高璇和任宝茹都选择相信观众,尽管这当中也带有一定的妥协。

例如第一集,按照一开始的设想,前两幕就会直接上马 " 两场酒局 " 的对比,林阚的拒绝,更像是赵寻理想中的自己,赵寻的妥协,也很像林阚曾经的过去。不过,这种选择,还是因为进入节奏过慢而放弃,编剧也相信,以现在观众的水平,一定可以看出两场戏的对比意图。

" 把球交给观众 " 的思路,加之对应的剧情,决定这部剧场外讨论的浓度势必不低。剧内所发生的 " 完美受害人要求 ",在剧外同样衍生了对赵寻的道德审判,甚至对成功这个人物的自发性维护,都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。

高璇和任宝茹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这样的讨论会存在,但自己一方面绝不会刻意往制造争吵方面去写,另一方面也会在一些略带理想主义色彩的剧情中," 塞进 " 一些人性的光辉,这让这个故事的笔调显得既沉重,又温柔。

高璇和任宝茹承认,林阚和晏明这两个女性身上,都多多少少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,但与此同时,这样的理想主义,并不是双脚离地的臆想,而是代表着某种可能性。

林阚(左) 晏明(右)

任宝茹相信,剧情是一方面,剧情背后可以 " 摊开的褶皱 " 是另一方面," 我们也会看到一些网友说,‘就知道剧情接下来会怎么讲’,是的,从剧集创作的规律看确实没错,但在这个过程当中,它能生出什么样的东西,探到什么样的深度,可能是很多人不曾想到,甚至是不关心的。"

很多人会不关心,但一定会有人关心。而当这种关心与现实形成强有力的连接,作为创作者心中的力量就会再增加一层。

导演杨阳表示,第一次读完这个剧本," 就想冲过去拥抱两位编剧,对她们致意深深的敬意 ",在当时,杨阳立刻停掉了自己手中正在推进的项目,一心一意地扑到了《不完美受害人》的工作中。

而关于这部剧内核的解释,杨阳的理解也与两位编剧毫无障碍:"《不完美受害人》表面是讲一个揭开性侵害真相的故事,但实际上,它是对人性、权力、欲望的深刻揭示。"

"《不完美受害人》塑造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,尽管她们的生活背景、教育程度、社会阶层完全不同,但在这场灵魂的拷问当中,她们都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磨难和淘洗,成长为具有强大精神力量的人。" 杨阳表示。

高璇和任宝茹感慨,人们常说有时候剧本影像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翻译的过程,但在导演杨阳身上," 完全不需要翻译 "。

" 直面与脱敏 "

一位女性观众告诉毒眸(id:DomoreDumou),在观看《不完美受害人》时,前几集 " 强奸 " 这个词出现频率之高,甚至怀疑编剧是否想要刻意 " 脱敏 ";也有女性观众在被毒眸安利这部剧时,表示 " 不太想看这类苦大仇深的题材 "。

一定意义上,以性侵案件为开端,用揭伤疤的方法去阐述人性,绝对不算讨巧,甚至在刻画层面会显得有些笨拙,但从社会意义上看,它也做到了只会属于长视频内容的、额外的意义。

例如,它没有二元化地号召某种反抗,而是把现实剖开,把各种选择的可能性赤裸地放在面前。有豆瓣用户在剧集小组当中用很长的笔墨分析," 如果你是赵寻,除了辞职,你能怎么办?" 也有很多用户在切身带入进剧中的各个人物,剖析他们面对各种状况时的难处。

来源:豆瓣《不完美受害人》小组

再比如,高璇和任宝茹也透露,在演员的选择上,像刘奕君这样的选择越是有魅力、不是纯粹的 " 渣男 ",越是有观众会去说 " 刘奕君为什么不可以 ",才能显示出复杂的社会现实,以及一些问题的讨论意义。

高璇和任宝茹表示,虽然没有刻意用词汇的设置去尝试 " 让观众脱敏 ",但整个剧本娓娓道来、严格意义上只讲述了两三件 " 案子 ",实际上就是要把一件事揉碎了去说,把滴血的刃剑揉碎了咽下——然后,直面某种敏感的、脆弱的东西,某种意义上,它确实是一种 " 脱敏 "。

越是脱敏,剧集的现实意义,才能真正体现。例如,剧集很多时候戴着口罩,其实背后也是为了强化现实性,具体来说,是为了配合 2021 年施行的《民法典》关于性骚扰条款的明确——而这种最终发生在现实的变化,是两位编剧创作之初未曾聊到的。

另一方面,越是如此的现实,越是在现实当中 " 脱敏 ",也越能更多地与商业层面挂钩。这方面,类似题材的国外剧集的数量和比例明显要更高,它们,同样是一遍遍直面与 " 脱敏 " 的前提下,在社会意义上的 " 回答 " 与推动。

不得不承认,《不完美受害人》并没有毒眸最初预想的那种生猛的热度,虽然爱奇艺站内热度超过了 9000,但在社交媒体的讨论上,它未必比得上一些题材更 " 温和 " 的作品。

这似乎确实不太符合如今观众对电视剧这一题材的期望。剧集上线之后,也有观众在高赞评论指出 " 这是满屏古偶、仙侠扎堆之外,唯一一部对眼睛友好的新剧 ",这样的说法当然有拉踩嫌疑,也有失偏颇,但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此类现实题材的稀缺性。

我们无法将这部剧只停留在 " 敢 " 上,更多地还是要引向它能带来什么。

它带来的,或许是更多女性在追求成为 " 林阚 "、" 晏明 " 时扫却阴霾的动力,是潜在的 " 赵寻 " 们看到自己困境的可能性,是试图 " 成功 " 的人们从不自知到自知的自省,是更多 " 尹声 " 和 " 陈默 " 们在想要施加帮助时摆脱自身局限性的曙光,也是从 " 脱敏 " 到 " 脱敏 " 的意义。

标签:

[责任编辑:]

最近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