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岁学画画,57岁出版文学著作,新化农民王柳云——打工养活身体 创作养活灵魂

2023-08-18 12:00:49 来源: 华声在线

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熊小平 曾玉玺

出生于新化县一个农村家庭的王柳云,17岁时考上当地重点高中,却因家庭贫困而辍学。21岁时,她卖了家里25公斤大米,外出学农艺,回乡后做花木生意赚到“第一桶金”。当时,王柳云对未来充满美好展望。不承想婚后第七年,丈夫因车祸去世,她只能远走深圳打工。

生活的困窘没能湮灭王柳云骨子里的浪漫。“看到越剧里男主角都是疼老婆的,我就想找一个江浙男人。”王柳云的现任丈夫老林是浙江台州人。她称老林是“自己白天打着灯笼找到的”,对她包容,支持她的一切决定。


【资料图】

再婚后,为了养家,王柳云做过饭店帮厨和服务员,进过厂,踩了12年缝纫机。

2017年,女儿大学毕业,王柳云想要“为自己而活”了。“看到新闻报道说福建有个油画村免费教画画,说‘人人都是艺术家’,一下子就打动了我。”就这样,王柳云在51岁时作出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:去福建双溪镇学画画。

也许天赋使然,抑或苦难生活不曾消磨她的浪漫情怀,在学画的第四天,她就卖出人生第一幅画,赚了150元。画室的老师鼓励她:“你很有天赋,继续画,明天再帮你卖一幅。”后来,她靠卖画的收入买了一辆车。

再后来,她辗转深圳、河南等地,边打工边学绘画。在深圳时,老师嫌她年纪大不愿教,她就蹭着学习、临摹,用了近1年的时间锤炼画技,“在深圳我算是‘大学’毕业了”。

2020年,54岁的王柳云“北漂”,在写字楼内当清洁工。她一边做保洁,一边画画。公司主管反对她在工作间隙画画,但她仍然坚持,最终在写字楼卫生间旁的闲置空间,争取到一块用于绘画的“清净地”。她说:“别人一上午的活,我两个小时就干完了,其余时间我就画画。”

有人说,王柳云是“清洁工画家”,她的画和经历都像梵高。但她却从不这么认为,她说画画源于对生活的感知,万物排闼入画来:山川明媚、乡野朴实、花草烂漫……油墨堆叠,色彩厚重,都是她喜欢的样子。“山是怎么拐弯,水是怎么流淌,好的就画,不好的就不画。就像写文字一样。”恣意洒脱,如她的性格,也如她“养活灵魂”的另一种方式——文字。

7月22日,王柳云带着她的两本新书——《青芥人生》《月光不迷路》,到长沙推介签售。

“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。”她的新化口音厚重,语速很快,“我是一个简单的人,打工养活我的身体,画画、阅读、写作等文艺创作养活我的灵魂。”

王柳云在《青芥人生》自序中写道:“秋霜冬雪轮番降来一再把青芥打趴下,它似乎晕得难受,蔫巴的生命似乎已不在,而一旦太阳升起,阳光亮闪闪射来,它被一丁点儿暖意端住,它根的灵魂又唤醒生命。”

在平凡的生活里,阅读是精神的原乡,王柳云热爱屈原的悲情浪漫,也曾被余秀华的“月光落在左手上”打动。文字是她有趣灵魂的出口,生活的点点滴滴被记录,被“揉”进诗里、散文里。

《月光不迷路》是王柳云的诗歌散文集。在这本书里,她写“于月下迎着南风,我忽然想,拥抱陌生人”“我不再害怕,丑让它丑吧”,通透且去雕饰;因丈夫“打老远从农村头一回来北京”,与她在三元桥迷路,她写“为了方便记忆,我给它命名,‘丢夫三元桥’”。

在“知天命”后成名,王柳云却“人间清醒”:“保洁还是我的工作,每月有4000多块钱工资,能养活我和我的老公。”在从北京来长沙的当天,她5点钟起床,干完手头的清洁活之后才出发。

标签:

[责任编辑:]

最近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