环球播报:进餐顺序改变,血糖更平稳。中国糖尿病人餐后高血糖,先吃什么有讲究

2023-06-17 12:16:35 来源: 学术经纬

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

餐后高血糖指进餐后1~2小时的血糖高于7.8 mmol/L,大部分中国糖尿病患者都伴有餐后血糖升高。流行病学筛查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,单纯餐后血糖升高患者的比例达50%餐后高血糖是导致糖化血红蛋白(反映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)升高的主要原因,同时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相关。控制餐后血糖是促进糖化血红蛋白达标、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措施。


(资料图)

近年有研究发现,改变进餐顺序的饮食疗法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。本文介绍了进餐顺序对于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影响、可能的机制以及研究现状等内容。

图片来源:123RF

进餐顺序在中国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管理中的现状

在传统饮食文化背景下,中国糖尿病患者的进餐顺序通常为:先吃主食再吃菜或混合进餐,而人体消化食物的顺序严格按照食物的进餐顺序进行,所以,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会快速达到高峰。

2017年,中国首份《中国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》中将“蔬菜-肉类-主食”的进餐顺序作为核心推荐意见之一,自此,进餐顺序在中国的研究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。

改变进餐顺序对餐后血糖的影响

1. 改变进餐顺序可以改善患者的餐后血糖

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饮食中通常包括膳食纤维、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等多种膳食成分。采用先吃蔬菜、再吃蛋白质或脂肪、最后吃碳水化合物的进餐顺序,可以改善患者的餐后血糖。一项中国研究,纳入226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,在不改变患者每一餐的饮食总量及食物种类情况下,将患者原有饮食内容按上述的进餐顺序进行调整,干预3个月后,患者早餐、午餐及晚餐后的血糖分别较干预前降低10.8%、3.4%和11.9%

此外,有研究显示,碳水化合物摄入的时间越晚,2型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波动幅度越小。在一项美国研究中,研究者使11例超重/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经过12小时的禁食后,分别安排这些患者在两个试验日(间隔1周)进食等热量膳食:

进餐顺序1:第一个试验日先吃碳水化合物,15分钟后吃蛋白质和膳食纤维;

进餐顺序2:第2个试验日先吃蛋白质和膳食纤维,15分钟后吃碳水化合物。

结果发现,与进餐顺序1相比,受试者按进餐顺序2进食,其餐后60分钟、120分钟的血糖水平分别降低36.7%、16.8%,且餐后120分钟的葡萄糖曲线下增量面积(iAUC)降低73%

2. 改变进餐顺序可提高患者依从性

改变进餐顺序是一种患者易于长期遵循的饮食方法。该种方法并没有改变患者的饮食结构,只是改变患者的进餐顺序,大部分患者易于掌握,便于长期坚持。有研究显示,改变进餐顺序的情况下,患者的有效依从性达95.0%

不同食物的进餐顺序为什么会影响餐后血糖?

综合中国及国际研究,进餐顺序对餐后血糖的作用机制包括如下:

胃排空:人体消化食物的顺序和食物进餐顺序密切相关,先吃蔬菜再吃主食可使人体优先消化膳食纤维,后者可通过在胃肠道内形成凝胶样物质以减慢胃排空率,进而延长糖类的吸收时间

胰岛素:先吃蔬菜再吃主食可以增强胆汁酸的排泄,后者能促进胰高血糖素样肽-1(GLP-1)的分泌,而GLP-1可通过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、增加胰岛β细胞数量、促进胰岛素分泌等多种机制调节餐后血糖

其他机制:(1)膳食纤维可以产生短链脂肪酸,可增加肌肉和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,此外可增加肝糖原的合成并影响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的生成;(2)进餐时最后吃主食有利于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时间,使其与先前食用的蛋白质或脂肪在胃内充分混合,进而降低血糖生成指数(下列附上一些常见食物及其对应的升糖指数值);(3)先吃蔬菜最后吃主食可在增加蔬菜摄入量的同时,减少谷物、糖果、饮料等的摄取,减少糖尿病患者的每日摄入总能量,进而达到降糖减重的作用。

▲常见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值(图片来源:参考资料[1])

总的来说,改变进餐顺序有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餐后高血糖状态,其作用机制涉及胃排空率、胰岛素等多种途径。但是改变进餐顺序对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管理的应用还在不断探索,今后的研究可致力于探索在改变进餐顺序的过程中,不同的食物量和组成以及相邻食物间隔时间的效果比较,以总结出最佳饮食方案。

标签:

[责任编辑:]

最近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