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大“韦神”近照曝光,真面目引争议!网友炸了:谁会把女儿嫁给他

2023-08-06 22:25:36 来源: 新浪娱乐

作者| 点妈 主播|赏新晴

一身朴素的男子,正在学校食堂用餐。

不像旁人那般细嚼慢咽,他就着一盘素菜,吃得有些着急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一旁的透明袋子里,还装着几个白馒头,十分显眼。

这个画面,来自北大数学讲师韦东奕的一张近照,火速在网上“出圈”,引发热议。

图源网络

一时间,评论区下面接连闪现“惊人语录”:

我不希望有这样的儿子。

他就是再有才华,我也不会让女儿嫁给这样的人!

图源网络

看完只剩沉默:是这届网友太过自信,还是韦神不够高调?

韦东奕是谁?

是因怀抱矿泉水瓶、手提两个白馒头“走红”,被网友笑称的“北大扫地僧”;

也是在数学领域颇有建树,而被人称赞有“陈景润风采”的天才。

他一心钻研数学题,从不在乎外界的评论。

这样简单纯粹的人,又岂是世俗眼光所能理解的呢?

外界声音无以参考,

忠于内心才是正确答案

韦东奕前两年因街头采访走红后,就不时有网友对他恶语相向。

有人笑他穿着邋遢不修边幅,有人调侃他生活不能自理。

网上曾流出一张北大“补贴工资表”。

韦东奕作为无房教职工赫然“上榜”,有热心网友又开始冷嘲热讽:

封神了,还买不起车和房?

这个专注于教学与研究的国家栋梁,被网上言论贬得一文不值。

想起一句很经典的台词:他人笑我太疯癫,我笑他人看不穿

用来形容韦神,再贴切不过。

他在北京每月生活费不超过300元,少把时间浪费在电视、微信上。

看似与世隔绝、不懂风趣。

但他爱听收音机,爱做数学题,本就是一种生活方式。

从相熟同学的讲述中就能看出,他从不内耗,并且谦逊低调。

在读博期间,他会认真给宿管阿姨的孩子讲题,为了借书、聊数学,还会到别的寝室串门。

他不是不懂人情世故,只不过是不愿意浪费多余精力。”这是同门对他的评价。

图源网络

只是他的这种纯粹,时常会被人误解。

生活简单,被人嘲讽“没车没房”;

穿着朴素,被人评价“不修边幅”;

痴迷数学,被人视作“连常人都不如”

他的亲伯父曾坦言,韦东奕一家人都淡泊名利,环保节约。

父母皆为大学教授,却依然住在简陋的老房子里。

图源网络(韦东奕老家)

这种简朴低调的家风,造就了韦东奕不为繁华牵绊,始终坚守热爱的赤子心。

就像他自己说的:“我并不在意外界的评论,但希望不被外界打扰,因为那感觉很奇怪。”

的确,有些成功,无需去证明;有些话语,不必去反驳。

那些过于在意的事,会成为自缚的囚牢,困住自己;

忠于内心的声音,才会在嘈杂的时代中寻得一份静气,守住初心。

“偶然”的成功背后,

藏着恒定的实力

韦东奕的履历上,我们不难看出:字里行间全是“优秀”。

北大本硕博连读、助理教授、各大数学竞赛金奖获得者……

图源网络

如此种种,都是他早年经历埋下的伏笔,而与之相关的风云事迹,在他高一那年就开始了。

那时他凭借突出的数学成绩,成功入选国家集训队,就此刷下不凡的“战绩”:

4小时做同样难度的题,奥数金奖得主只能解出一两道,他能完成23道;

参加国际奥数竞赛,他可以连续两年满分夺冠,排名两次世界第一。

图源网络

高中老师都不禁感慨:“这是从未出现过的。”

有人把韦东奕的成功归结于天赋,却忽略了家庭在背后的托举。

事实上,所有“偶然”,都是“必然”。

韦东奕打小就对数学情有独钟,比起同龄人那般好动、玩游戏,他更喜欢独自一人阅读各类数学书。

对此,韦父的态度是:“完全是尊重他的兴趣,有兴趣他就自己爱学,全力支持就对了。”

图源@济南电视台热心姊妹花

韦东奕刚上一年级时,父亲就把《华罗庚数学》作为礼物送给了他。

父子间的交流,也经常是由很特别的“暗号”开始:“来,我们做道数学题玩一玩。”

不知不觉中,数学早已渗透到他的生活中。

同龄人忙着追潮流、赶时髦,他不是在做数学题,就是在用收音机听数学讲座。

处在青春期的年纪,没有叛逆,不沉迷于玩乐,也不知道现在都流行些什么。

久而久之,“不合群”成了他的标签,甚至还有人说他是“数学怪胎”。

但身为数学系教授的父亲观察到这点后,并未想着要纠正孩子的“个性”,而是顺应孩子的天性和意愿,成了他的引路人。

在父亲的坚定陪伴下,外界的质疑声越来越无足轻重,韦东奕也在数学领域中实现了自我价值。

或许,站在旁人角度,都习惯于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人,只要和大众不同就评头论足。

但作为父母,从韦东奕看第一本数学书,做第一道数学题起,就已经用坚定的支持和陪伴,帮助他屏蔽了外界的打扰与冒犯。

可见,“天才”的背后,不乏父母的保护与成全。

守护孩子的天性,让他专心走自己的路,不惧世俗。

这,才是进行教育最正确的姿态。

真正优秀的孩子,

背后都有父母“撑腰”

“韦神”的优秀,离不开父母的支持与理解。

遗憾的是,面对有个性的孩子,还有不少父母把“过度参与”当成教育的践行标准,最终让孩子的人生黯然失色。

正如不久前央视力荐的热播剧《熟年》,有人感慨此剧夫妻情感太过真实,但其揭露的亲子隐痛更值得深思。

剧中张春梅事业有成,旁人羡慕,但工作上的强势,被她带到亲子相处中,却让人窒息。

她事无巨细地安排好儿子的人生:从上哪个补习班,到选择大学专业,一手包办。

儿子成了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身为母亲,她比谁都开心、骄傲,却不知,儿子在被推着变“优秀”的过程中,也丧失了玩乐与思考。

因此,儿子上大学后,逃离了母亲掌控,彻底失控。

沉迷于乐队,学会了旷课,甚至挂科,最后还欠下巨债。

这一切被张春梅知道后,尽是对儿子的恼怒与谩骂。

她无法接受:明明是自己苦心栽培出来的优秀孩子,为何会荒废学业?

面对母亲的愤怒,儿子终于说出了内心的想法:

“我现在只想要属于自己的自由,不再讨好你!你能不能放过我呀?”

图源电视剧《熟年》

话很短,却是多年压抑的情绪,和被迫藏起来的梦想。

仔细想想,孩子从个性十足到听话顺从,从兴趣广泛到凡事无感,或许不是开悟了,而是被父母困住了。

最好的爱,从来都不是替孩子做选择,而是允许他们成为自己。

毕竟,孩子有自己的路要走,无法自控的人生,只会让他们迷失自我。

只有尊重孩子的意愿,让他们去探索,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。

正如育儿专家李玟瑾所言:“孩子的感受,很多时候由父母的态度决定。”

当孩子有自己的热爱时,请尊重他们的选择,而不是强行改变。

当孩子被恶意中伤时,请给予支持和鼓励,而不是站在他们的对立面。

帮助孩子成为自己,才是教育最大的成功。

发布于:安徽

标签:

[责任编辑:]

最近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