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辉宁:在流金岁月里传承匠心|天天微头条

2023-04-28 17:34:37 来源: 工人日报

“陈辉宁,玉林整备场DF8B-0159机车入库,可以进行数据换装。”4月26日9时,守候在值班房的陈辉宁接到作业通知,把安全帽往头上一扣,拿上工具、板件快步走出值班房门口,走向换装机车。


(资料图片)

五一假期临近,国铁南宁局南宁电务段南宁车载设备车间46岁的信号工陈辉宁更忙了。为满足旅客出行需求,铁路部门加开列车,陈辉宁每天检修的机车作业量增长30%,保证加开列车零故障上线运行。

机车,俗称火车头。车载设备是机车的核心部件,每一辆列车的安全运行,离不开后方列车调度的信号,而接受调度信号的,便是列车上的车载设备,也被称为火车上的“黑匣子”。

机车驾驶室里,陈辉宁左手持摄像手电,右手随着手电移动一一指向车载设备,逐一检查设备状态。“小到一颗螺丝钉、一组数据,大到一台速度传感器、一台主机,都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,必须逐个检查到位。”陈辉宁说。

“电务小细节承载大安全。”这是刻在陈辉宁骨子里的印记,也是师傅杨向前对他的殷殷嘱托。1997年,年仅20岁的陈辉宁参加工作,成为一名铁路信号工,与后来荣获全国铁路火车头奖章的杨向前结下了师徒情缘。

“严厉、细心、负责,像老黄牛一样勤干。”谈起杨向前,陈辉宁脱口而出。一次,陈辉宁给信号设备电缆盒配线,完成后,杨向前逐一检查,发现一处制作的线环不规范。陈辉宁认为,线环多一圈少一圈也能用。杨向前却厉声指正:“线环圈数多少是经过科学论证的,多一圈少一圈会影响设备使用寿命和效果。”

还有一次,班组人员分散到河茂、黎湛铁路检修信号设备,陈辉宁和同事们都回来很久了,唯独不见杨向前身影。天色已黑,那时还没手机,陈辉宁担心师傅安全,上线路寻找,发现他正在复查自己和同事检修过的设备,确保万无一失。这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“工作不是自己家的事,不用这么拼命。”这是陈辉宁自参加工作以来的想法,但在那一刻开始动摇了,小小的信号设备关系的是一趟趟过往列车和一个个美满的家庭,岂能儿戏?

杨向前日复一日身体力行,陈辉宁年复一年耳濡目染,师傅精细严谨的作风在徒弟心里扎根生长。后来,陈辉宁从中修工区调岗到机车信号工区,历经中国铁路从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再到高铁动车的转变,精细严谨的作风未曾减弱一毫。

陈辉宁(前)上车作业。袁俊杰 摄

在陈辉宁摩托车后尾箱,常年备着检测仪表、扳手、手电筒等工具,一旦列车在运行过程中车载设备突发故障,他必定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,半个小时内把解决故障,最大限度降低对铁路运输秩序的影响。

“无论从事什么劳动,都要干一行、爱一行、钻一行。”陈辉宁是这么说,也是这么做的。也正因为这份持之以恒的精细严谨、勤学肯干,陈辉宁业务技能突飞猛进,被评为全国铁路技术能手、国铁南宁局首席技师,还被南宁电务段聘为兼职教师,兼顾新人的业务指导。

刘家群就是陈辉宁的得意门生之一。其实两人年龄相仿,2014年,刘家群从南宁驼峰车间调到南宁车载设备车间,隔行如隔山,刘家群成为一名“新人”。“陈师傅工作细致,要求严格,凡是要求我们做到的,他首先会做到。”对比自己小2岁的师傅陈辉宁,刘家群如是说。

2015年,陈辉宁与刘家群搭档,到百色为机车车载设备换装数据。换装的芯片有28个针头般细的管脚,稍不注意就会把管脚折弯,或者插不到位,存在安全隐患。当时正是夜晚,每换装完一台机车,刘家群检查一遍后,陈辉宁还会再次逐个检查。

“芯片是机车的大脑,换装要保证100%正确,不能错装、漏装,否则就是事故。”陈辉宁当时的叮咛,至今仍刻在刘家群心中。

夜色中,陈辉宁复查刘家群检查过设备的身影,与当年杨向前复查陈辉宁检修设备的身影,跨越时空重逢,不同的师徒,相同的精细严谨,一样的匠心传承。

在陈辉宁的悉心教导下,刘家群除了养成精细严谨的作风,她还喜欢做笔记,工作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,或者解决故障的小技巧、心得,她都会记录下来,有空时拿出来研究,常读常新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,刘家群在2020年广西铁路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中勇夺第一名,次年荣获广西五一劳动奖章。

如今,刘家群也成为老师傅,发挥“传、帮、带”作用,为年轻职工提供业务指导。“刘师傅临近退休了,学习劲头还那么足,我还这么年轻,怎么有理由躺平!”看着刘家群一本本笔记,感受她润物无声的教导,刘家群的徒弟谭清云感慨道。2021年,时年27岁的谭清云通过技师考评,成为南宁电务段最年轻的技师。

陈辉宁(中)给刘家群(右)和谭清云(左)传授业务。袁俊杰 摄

弘扬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,一代代铁路人驰而不息,踔厉践行。(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庞慧敏 通讯员 莫育杰 覃宝凤)

标签:

[责任编辑:]

最近更新